anses网站上只有一份2010年的报告 LED蓝光危害不停被炒
Q:我也看到了,anses网站上只有一份2010年的报告,LED蓝光危害不停被炒作,但到目前为止又没有人能从中获利,反而是标榜无蓝光危害的OLED照明厂家首先活不下去了。https://lighting.ledpan.com/ledpan9398.jpg
A:可能大家都忘了led的发展历史,发明之初led只发红光,二十年后中村修二发明蓝光led以后,led才在照明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就是说目前的led是建立在蓝光基础上的。led和蓝光危害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危害是有,只是漫长过程无法考证
Q:是的
A: led照明下讲注重健康,光环境可能需要设计
Q:太阳光也有危害,其实就是一个色温的问题,但大家偏偏不把色温当回事。LED室内照明目前的趋势就是围绕着IOT和动态色温调节开发更智能和更健康的产品。
A:所以这个问题讲太多没有用,主要还是很多人不按标准做引起的,我做我的,你做你的,以前不是有光生物安全的测试吗,现在都没有人去做这一块,就是认证的时候拿符合要求的灯珠,大货又拿便宜的厂家的灯珠,还有就是灯珠厂也有一套江湖的流程,就是送样拿好的,大货拿次的,因为先保证样品是好的,大货做着做着,参数就差十万八千里了,就好比我们做样品,你要10W,我样品调试的相当标准,大货9W,11W都来了。说白了还是价格的问题啊,大家也都想一致性等做的好,关键是价格问题,没办法,当然也有一些老板是挣一批是一批的理念,也很多,对一个大公司来说,这么做就不正常啊
Q:是不是4000K的 蓝光相对少一些
A:是的,所有光源蓝光危害随色温升高而升高。国内的色温分类很畸形,厂家为了追求光效巴不得色温做的越高越好。
Q:我发现家里用的灯就两种 黄光和白光, 还有一种就是2种光混一起都开 看起来像中性光 但这也不是中性光吧,很多内销的,所谓的3色变光就是:3000K,6500K, 3000K+6500K,根本就没4000K的
A:正常,所以建议取消6500K的标准,尽量别做6500K,6000K顶天。
Q:都是色温段,我们都是说的6000-6500K,2700-3200看
A:关键是你6000-6500厂家做不到啊
Q:灯珠厂也不会说把自己订死啊 每一批次色温都不同,我们珠宝灯就是,还有客户要求做8000K的
A:所以你们也得懂标准啊,要知道你这个相当于功率一下,你说10W我要精确到0.3W,厂家做不到,要么加钱帮你精确调,你8000K完全是乱来了
Q:20000K 色温段 15000K色温的 10000色温的 8000K 色温的,都是色温段。真的不是乱来
A:这么高的色温,就是蓝光了
Q:雪白光,前天我给厕所换了一个6500K的灯泡,看一看灯泡头晕。8000K到10000K一个色温短,10000K 到15000K 一个色温段,15000K 到20000K 一个色温段,也不会要求灯珠厂精确啊,高色温都是户外用途。
A:色温也可以混的,4000K的色温就可以用3000K+6500K的灯珠混出来。LED这种混色功能在所有光源中是独有的,OLED也做不到动态调节色温。我一直说LED驱动是LED照明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因为可以通过不同的驱动和控制设计来实现前所未有的照明功能。
Q: RGBW可以实现几百种颜色呢,只要PWM精度够高,比如我PWM精度做到0.01%的控制,你说有多少种颜色,是吧
A: RGB理论上可以混出17000000种颜色,但这没必要,一般你有几十种够用了,因为人眼的分辨率的问题,一般人眼只能分辨几十种,多了搞不清了,就好比同样4000K,4100K,3900K你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颜色,完全分不出来的,只有计算机才可以分辨。
https://lighting.ledpan.com/ledpan9399.png
Q:成本啊
A:这么几种够了,这没什么成本的,兄弟,就是PWM调节的问题,没有硬件成本,只有软件成本。软件就是我们的代码稍微复杂一点,所以谈不上成本一说
Q:你们完全忽略了成本,灯珠厂家也是要考虑生产成本的,同一个色温,其实出来的就有10多种颜色,比如你们所说的4000K,都是范围值,量产出来的产品其实是3800-4200,但是4000K的占了多数而已,我家里想买点灯泡,都不好买,小店全是LED的。
A:用你的透镜还有可能再漂移色温呢
Q:这个是当年那个硅胶路灯透镜出现的情况,色温飘有1000左右。
A:现在都是PC了吗?现在单片机基本都是自带8位到10位的二进制,STM32的是16位的PWM,所以对于你的调节精度完全够了
Q: PC和PMMA
A:这个色温漂移有多大?
Q:很小的啊
A:温标还和散热有关的
Q:对的啊,我给你们看看我们做的汽车上的透镜,基本就不让你出现色温飘
A:比如你做的温度很高,在30度环温下,你的灯珠到110度了,你想可以点一个月,白光变蓝光了,因不灯珠烧死了
Q:光源有结晶温度的,一般都是120度以上的,整块PC。
A:所以温度是相当决定性的东西,现在就是很多人为了成本,温度做的很高。现在25度下做到95度以下的厂家真的太少了,你去测试球泡,我上次随便测试一个都是25度 110度,有的到了120度,你想寿命怎么可能好。
Q:市场难做,大家都要便宜货
A:相当年我们的标准就是70K的温升要求,但现在都乱做了,只要不死灯,管他多少K,老子不死就是王道,唉,没办法
Q:市场决定
A:2014年以前,都是按这个标准来的,超过70K(95-25 = 70k)方案就得重新设计,现在唉,没办法,你这么做人家当你呆子。
Q:给你们看看我们做的汽车大灯透镜,根本不允许出现大家现在提到的几种情况。你在办公室在实验室 测试哇塞我的3800K 最好 对人的伤害最小,但是市场上人家只要6000K的,没办法
https://lighting.ledpan.com/ledpan9400.jpg
A:3000K最好,所以一般卧室最好用2700K-3000K的
Q:市场选择了色温
A:客厅建议选择4000K的,一般不要6000K,危害大
Q:反过来对光源厂家来说,肯定生产采购量亮大的色温,不知道群内经常看灯珠厂家产品规格书的多不多。3000K的太暗了
A:所以这也是欧司朗他们所有出的照明产品基本上都是控制在4000K的色温,他们基本上不做高于4000K以上的产品。
Q:国际几个大厂色温bin分bin还是有些区别的
A:暗什么啊,这和你的W数有关
Q:暗和颜色是二码事,只要你光效够高。
A:比如你本来做10W的,那你装两个10W还不亮啊
Q:同样的W数,3000K的就是显着暗啊
A:我家里一个10W ,3000W的就很亮了
Q:我家里装的飞利浦的2700K-3000k的灯,感觉亮的很,用了7年了,现在还亮的很。
A:当时用金属花办的做的,最大可以做20W的,我才作10W,你都是市场买的,没我自己做的好。
Q:很正常,我们做的24小时全亮还质保三年呢,我是自己家里面用的最高是用到5000K色温的。
A:我自己作,比如12W塑包铝的,我只做8W,光效各方面不要太好
Q:不是4000K就是5000K,自己做的肯定都是有数的产品。
A:我自己做保十年没问题,兄弟,做的保守,灯珠温度不到85度
Q:要看你应用环境,才决定色温,不然要销售和研发干啥
。
A:驱动也是按大的做小的,比如EE10,正常人家做12W,我做到8W,12W我用EE13去做了,当然这是家里用的,必须用料好啊。
Q: EE13是什么意思?
A:变压器骨架
Q:现在很多厂家做的球泡灯温度基本上都是高于80度以上的,就是电源那里灌了散热胶
A:球泡厂那是为了成本,乱做的
Q:贵有贵的道理,车灯我一个透镜卖几十,照明卖几毛。
A:我之前不是说了,灌胶是怎么做知道么,一半用石头放过去,外面用胶,这样,全用胶这成本你让人家怎么活
Q:客户对供应商的生产环境,原材料,模具钢材,加工精度等决定了成本
A:就是那种石英一样的细碎,相当年都是这么搞江湖去做的,然后重量又重,你一家,不错,用料足,你一称。
Q:照明灯具同理,基本每种材料都有高中低之分
A:不错全用胶,这成本让人家怎么做,光一个A60,光胶得2块钱,实打实做的话
Q:从光源颗粒,到电源驱动,到结构件,散热件。我这个小球泡灯做4W温度都很高,东芝的做到5.3W。
https://lighting.ledpan.com/ledpan9401.jpg
https://lighting.ledpan.com/ledpan9402.jpg
A:所以只能江湖法,放石头,这样胶的成本可以降到0.5一个灯。我们都是用的全铝件的外壳,东芝的都一样。
Q:生产想做大,必须走品质路线
A:人家用料好,不能比的,人家是高档的导热塑料,真正的导热塑料知道么,你是塑料,包个铝,这成本没法比的。
Q:目前照明行业还是比较乱,在过几年国家出个标准
A:导热塑料,之前人家实打实一个A60壳体得5块钱,你塑包铝才1块钱,怎么比
Q:行业就要真正的大洗牌了
A:全铝件,你更有问题啊,现在都用非隔离,你安全怎么保证,安全性这问题比塑包铝更严重了,那种大不了死掉,你这种要触电要死人的。死一个老外,你工厂再大也倒了,至少培个500-1000万美金,你一个中小公司承担得起么,带接地线的还好一点,不带接地线的,完全不允许单层绝缘的。
Q:不好意思,我们用的电源都是隔离电源,技术上的问题我们敢做就敢保证,不要什么东西都想的太多,按照你的想法最好什么东西都采用塑料的最好了,最好全部做36V以内的产品
A:对的,每家有每家的活法。
Q:不一定是材质问题工艺问题也会导致这么大的差异
A:我没有什么意思,我是因为做到4W觉得那温度太高了,不敢做下去,因为我们现在用的外壳套件跟东芝的基本上是一样的,散热方面比他们的还要好一点,只是我没有勇气做到他们的那个瓦数而已,他们做的那温度真的太高了,但是电源用料确实好,这个真不是吹的
https://lighting.ledpan.com/ledpan9403.jpg
Q:是怕温度高了对自己的产品没信心吗
A:东芝的光源部分就靠铝基板再加一块铝板散热,我们的还是粘合了整体铝体散热。
Q:你们家跟东芝的材料都拍出来才能对比
A:温度本来就是对光源和电源里面的元件影响很大,我们出去都要保5年,不敢做下去
Q:苹果手机都会出问题
A:去年外购的玉米灯就是因为温度的问题用了快3年全干掉了,所以今年准备自己做测试做方案,然后让人加工得了。
哈哈,浙江的工程师跟广东的工程师研发的重点可能不一样,最便宜的LED球泡可能就是我们浙江的工程师“发明”出来的。
Q:没有一点问题都没的产品,哈哈,,,LED盘群里那个GU工程师要有意见了
A:其实我之前做产品开发跟他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只是后来慢慢想通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或者业务,基本上什么东西都不用做了,但是品质这一块还是要保证的
Q:造福全人类的事情,图便宜就是这种结果。
A:不能说了,之前在LED盘群里有说过的,赔了不少钱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