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与人 (一)概述 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间。城市的主体与核心始终是人。城市选择人,人也选择城市。对于“城”,中西制式不一,但形态相通,我们对之都有一种记忆,它几乎是原型,时常唤起人们的怀想之情,进进出出,游游荡荡,从中落实到某种象征,呼应某种情结。譬如,城墙和壕沟,城门和过桥,围而构成里外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钱钟书先生的经典说法里,便成为人生境遇的隐喻。芒福德在谈到中世纪城市时也提到,“城墙是为军事防御而设,城市的主要道路是按照方便地汇集于主要城门的原则来规划,不能忘记城墙在心理上的重要性,即:谁在城市之中?谁在城市之外?谁属于城市?谁不属于城市?”(《城市的文化》)所以,“城”的扑朔迷离一样反映了人的困顿,虽然一个是物质一个是肉体,但他们在精神内容上不仅可以互换,有时甚至能够重影,在肯定和迷失之间,叙述“城”就是叙述“人”自己。 城市人是城市的人文基础,是平民社会生活构成的底蕴。构成城市的主体是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是人,享受美好生活的主体也是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人,既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人赋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创造力。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人”。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世界才会更美好。 “城”和“城市”虽然貌合,但本质上却是神离的。古人说,“围而成城,聚而成市”,可见一个是单数、静观、空置的,而另一个是无数、喧闹、满盈的,相形之下,哪个更容易填充心灵?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出于两种目的建立,这就是政治和军事。出于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叫“城”,出于军事目的建立的叫“镇”。镇以军事而兼政治,城以政治而兼军事,故北京是城,武汉是镇。城讲文治,镇重“武备”,它们都不会把商业和商品放在首位。那么襄阳呢?是城还是镇?(上海是滩,广州是市,厦门是岛)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气质味道。海边的城市有海风的味道,腥气很重,可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广大与欣喜,所以人开阔却安逸。内陆的城市有些灰蒙蒙的,那是地气太重,生命根植于黄土中,所以人浑厚而凝重。城市有山有水,那其中的人也秀雅聪慧。北京的森严肃穆、南京的烟水凝重、上海的摩登时代、广州的自由之风、长沙的小而璀璨、郑州的初展羽翼、济南的外朴内华、青岛的海风水气、天津的古老渡口、苏州的小家碧玉、扬州的夕阳宛然、厦门的海与琴声、漳州的语堂声声、成都的安逸享乐、西安洛阳开封的古都,还有潍坊的风筝在春天悄然无声的飞着。中国的城市都有着无穷的味道让人回味,让人神往。 那么襄阳的城市气质是什么呢? (二)城市与人的民谣和诗词 1.民谣 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重庆崽儿坨子硬,成都妹娃嘴巴狡。 无绍(兴)不成衙,无宁(波)不成市,无徽(州)不成镇。 山东出响马,江南出才子,四川出神仙,绍兴出师爷。 北京人的面子在位子,广州人的面子在票子,上海人的面子在裤子,厦门人的面子在房子,襄阳人的面子在孩子。 广州人把票子吃进肚子里,上海人把票子黏在屁股上,襄阳人把票子花在墙壁间。 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上海人什么国都敢出,广东人什么钱都敢赚,东北人什么架都敢打,武汉人什么娘都敢骂,襄阳人什么妈都敢靠。 北京衙门多,上海洋行多,广州店铺多,成都茶馆多。 苏州是小家碧玉,南京市侯门诰命,上海市洋场少妇,成都是宝钗初嫁,重庆是徐娘半老,广州是文君卖酒,武汉市木兰从军,厦门是纯情少女,襄阳是情窦初开。 贵州的老子云南的妈,四川的耗子驼盐巴。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2.诗词 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过!(襄阳)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襄阳) 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襄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杭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长沙)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 二、话说襄阳城 (一)《襄阳赋》 黛色参天,十里青山负郭;波光入户,一江碧水穿城。维(此处为原文)我襄樊,卓尔不群。斯乃荆州古治,风云三国故地;华中大邑,历史文化名城。源溯周藩,建城垂三千载;根追楚塞,筑垒于汉江滨。地处南北交汇,位于华夏腹心。九州方圆,得“中”独厚;四海风烟,别开妙境。但看沃野膏壤,蒸腾中原气象;甘霖时雨,泽润秦巴风情。岭上风轻,飘来洞庭渔歌;天心云淡,移去太湖帆影。诚(正确)所谓南北交融,东西贯通,天下枢机,水陆要冲。向以商贸大埠驰名,南船北马而商贾云集;代以军事重镇著称,楚剑秦弓而兵家必争。 鸟鸣在树,鱼跃于渊,天厚襄樊,美在山川。亦灵亦秀,可方玉簪罗带;亦雄亦壮,无输虎踞龙蟠。“楚山横地出”,诗家惊叹不已;“汉水接天河”,民众想象非凡。一片好山好水,几多美景美谈。仙姝解佩,雾笼汉皋;卞和抱璞,凤鸣荆山。龙飞白水,光武中兴而汉简生辉;马跃檀溪,玄德脱险而水镜荐贤。瑰丽矣,奇诡矣,山光水色,随风云变幻;美谈佳话,共岁月流传。漫漫长史,层层积淀,厚重底蕴,丰富内涵,遂看山之魂魄,恢弘历史活剧;水之气韵,贯穿人文画卷。 天高地厚,水远山遥。心驰灿灿星河,神追代代英豪。立国蛮荒,熊绎筚路蓝缕;垂范子民,楚人坚韧勤劳。衔冤伏剑,伍员精忠刚烈;崩云裂岸,吴江怒浪狂潮。孔明对策草堂,扇底风云滚滚;羊公遗爱民间,碑前泪雨潇潇。筑城拒虎狼,韩夫人大智大勇;破敌复襄阳,岳武穆奇阵奇招。除奸佞而还李唐社稷,张柬之雷霆手段;守孤城而抗蒙元铁骑,二忠烈冰雪情操。李自成襄京称王,鞭挥千条闪电;王聪儿鄂北举事,旗卷万壑狂飙。二师传薪,萧楚女功铭赤帜;长山殉国,张自忠血浸战袍。首义烈士,杨洪胜英名标青史;航天勇士,聂海胜寰宇领风骚。 壮哉襄樊!挟历史之底蕴,创时代之伟绩;增光彩于中华,溢豪情于天地。 壮哉襄樊!携山川而奋进,谋发展而不息;挽日月而同行,续辉煌而可期。 (二)襄阳种种 1.襄阳建城的三种说法 2800年前,周宣王把一块丰饶的土地封给了身边的要臣仲山甫(樊穆仲),樊城在那时建城。那么襄阳城呢?襄阳的建城有三个说法: (1)襄阳“上古为襄国”。上古时期确有许多小国,如商周时期就有“卢、彭、罗、濮、邓”等。卢国在南漳县境武安镇西,罗国、濮国在宜城钟祥境内,彭国在今谷城境内,邓国在今襄樊市区及樊城以北。可是,却找不到襄国的记载。 (2)襄阳的前身为古邓国。《史记·索隐》中记载,襄阳城凤林关以北是古邓国的地盘,楚国的北部边境在这一带。但邓国原在黄河流域,是夏以前的古国,西周中直才迁到汉水中游今襄城区一带,那这之前的襄阳与谁有关呢? (3)襄阳古为“方城”。杜棣生据《竹书纪年》、《诗经》等典籍考证是西周周宣王的大将方叔创建襄阳,名为“方城”,地点在万山附近,万山原名也叫“方山”。万山至襄阳城之间有“大城西垒”,即楚国的“北津戍”旧址。现在的襄阳城是汉宋时奠定的规模格局。 2.襄阳城得名的三种说法 (1)一般人认为,汉水经过襄阳这一段,名叫“襄河”(流传在天门仙桃一带的小调《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内容,就名叫《襄河谣》)。山南水北为“阳”,襄阳城在汉水即“襄河”以北,应名为“襄阴”,为何叫襄阳? (2)《荆州记》说“驾山而下谓之‘襄’”,襄阳城南岘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今南渠),襄阳城因此而得名。东汉应劭也这样解释说:襄阳“城在襄水之阳”。 (3)襄阳城的得名可能与牛郎织女在天河的浪漫神话传说有关。汉水和天河在先秦的口中都叫“汉”,在他们的心目中,汉水和天河是一回事。西汉毛苌《诗传》就说:“汉,天河也。”刘邦被项羽封在汉中,心中老不满,萧何劝刘邦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抚其民,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襄阳段汉江基本是东西走向,让襄城区与樊城区隔江相望。这一段汉江的走势与天上的牛郎织女段天河十分类似。“牛郎、织女”的名称,目前可见的最早出处为《诗经·小雅·大东》。襄阳和襄河的“襄”字,与《诗经·小雅·大东》中的“虽则七襄”同用一个“襄”字,可能有内在联系。 3.历史的襄阳 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战国时楚置北津戌,襄阳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襄阳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华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闻名中外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阳这片大地上。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阳大地更具人文底蕴。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檀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襄阳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襄阳不仅诞生和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本籍历史人物,而且还吸引了众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以及大诗人来此隐居、求学、著传道。如著名辞赋家宋玉,更始帝刘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五言律诗的开创者杜审言及其孙子诗圣杜甫,一代名相张柬之,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以及张继、皮日休等,东晋著名的史学家习凿齿,北齐 “昭明太子”萧统,南朝著名高僧慧达、慧旷,隋朝名将罗艺,高僧法琳、法喜,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著名佛学家释道安,还有领导白莲教反清起义的王聪儿,参与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刘公,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早期在襄阳闹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谢远定、吴德峰、黄火青等等,他们的文治武功、理论建树、文采风流虽各有千秋,却同样大放异彩,对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光大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世人传颂,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4.襄阳名人 “滚滚襄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王聪儿、李自成、张献忠、韩夫人…,一串串名字承载着历史的烟雨,记载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封建社会历史。李亚声、肖楚女、张光年、张自忠、吴德峰、杨威、罗忠毅、苟在合、程克绳、谢远定…,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襄阳英雄模范人物,书写着襄阳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史,浸润滋养着襄阳的土地。 荆山脚下献玉人——卞和
一夜急白了头的名将——伍子胥
著名辞赋家——宋玉
更始帝——刘玄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东汉文学家——王逸、王延寿父子
襄阳大名士——庞德公
足智多谋之士——蒯越
襄阳大族——蔡瑁
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
蜀汉名臣——马良
智计之士——马谡
有才干、性狷狭的将军——杨仪
以果烈著称的大将——廖化 家庭藏书之最的长史——向朗
都亭侯——向宠
向后主刘禅建议立诸葛庙的尚书——向充
襄阳侯——习郁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 爱国将领——张自忠
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杜审言
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
恢复大唐社稷的宰相——张柬之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诗圣——杜甫
《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
诗人、思想家——皮日休
与李清照并称的襄阳女词人——魏玩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
明朝状元——任亨泰
白莲教八路兵马总指挥——王聪儿 5.襄阳三国人物 人杰地灵,襄阳的文化底蕴深厚,必然要产生和培育出杰出人才,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精英。三国时期在襄阳生活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共有91名,分为襄阳及其附近的土著人物以及外流到此的客籍人士。在这两部分人中又可分为权要派和在野逍遥派。权要派以蒯越和蔡瑁为代表。在野派中,年长有学问、有声望、有影响的,以庞德公、司马徽为代表,他们培育和奖掖后进,得到年青学子的爱戴。但他们自己无意于仕进,将希望寄托在年青人身上。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少壮派中外来的有诸葛亮、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等,土著的有庞统、马良、马谡、杨仪、杨颙、向朗、向宠、向充、廖化、习珍、来敏等。刘备后来也来到荆州投靠刘表,随他而来的有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糜芳、孔乾、简雍、刘封,以及在襄阳出生的刘禅。 6.乡土襄阳 据我所知,从北到南一般是中午晚上喝酒,早上喝酒的人不多。偏偏就有襄阳早上喝酒的。襄阳早上喝的是黄酒,而且差不多人人都喝。在这里有一句口头禅:“襄阳人出差有‘三想’一想孩子,二想老婆,三想早上的黄酒牛肉面。”可见襄樊的黄酒文化之深,已深入人心了。说到牛肉面,这也是襄阳的“一绝”,其名声足可以与武汉的热干面、天津的小笼包比美。早上喝着黄酒吃着牛肉面,这可是地地道道襄阳人的生活。 7.历史上的迁都襄阳 第一次是唐高祖李渊遣中书待郎宇文士到全国考察建都选址之事。考察后宇文士上书李渊称:及“至樊、邓,行可居之地,将徙都襄阳之”。 第二次是唐昭宗乾宁初,著作郎朱朴认为襄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曾上书建议迁都襄阳。 第三次是清人陆世仪认为在襄阳建都有七便:上控秦蜀,俯临江淮,前凭河洛,扼天下之吭而制其命,一也。所防止东北一面,为力易办,二也。襄阳之间多闲田,区处耕种,可以处四方,辐凑之众,三也。江汉朝宗,岁省挽运之费数十万,可以佐大农金钱,四也。从来盗贼之乱,交起于徐泗,多藏于荆襄,今使之属在畿辅,则贼不至易炽,五也。湖广地饶,一岁再获,京师可常足,六也。民俗剽悍、善斗,可养为兵,七也。 三、话说“襄阳人” 解读襄阳人多少有些麻烦,因为资料很少。所以为了说清襄阳人的特征,只好拿不同地域的人来做一个比较。 襄阳人多少有些像河南人。但我知道,我这样说,襄阳人肯定骂我。 襄阳人出了湖北省,没有人把他当湖北人看,襄阳人在湖北省,“蛮子”们也另眼看待襄阳人。而襄阳人又不认为自己是河南人,认为谁说我是河南人就是在决老子。 襄阳人对武汉有种亲切感,而武汉人则对襄阳人有一种很难说出口,而又很神秘的感觉。 襄阳虽居于荆楚,但接壤于陕豫。象宜昌、荆门、黄石口音都与武汉相近,人们习惯于把武汉口音称为楚腔汉调。而襄阳人却不这么认为,而且都称楚调为“蛮子”。自襄阳建城2800余年以来,襄阳城的管理权实际上是河南人与湖北人互相碰撞的一个焦点。但大多数情况至今,襄阳地区的管理权还属于湖北省。 北京人:横着的老爷们。一瓶燕京,一只烤鸭,就是北京老爷们的典型生活方式,北京人其实不是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牛”,更不是三里屯燕莎中泡着的主儿,生在皇城根的北京人哪个没有几分龙凤之气?这样就决定了闲散的一帮老少爷们儿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横”劲儿。看看老北京人老舍先生的养花情结就知道,这种先天而然的气质一方面是和伦敦、柏林等地的贵族后裔相同的,谁能说哪个北京老爷们没有一点贵族血统?另一方面,北京老爷们就业什么的都不成多大问题,所谓天子脚下好选行当,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这就决定北京男人天生那股横劲。 上海人:纸醉金迷的上海人。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一大批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就在大上海的舞厅做着秦淮大梦。无论是内战还是十年浩劫,上海的小男人们始终不会扮演天苍苍野茫茫的先锋角色,顶多只是写一两篇文章说说怪话,更多的上海小男人是物质型的,他们满足于现状但是又热爱工作,他们往往把家看成第一要义。上海的作家们尤其如此,从当年名动海派文坛的言情大师张恨水到如今享誉中外学术界的散文大师余秋雨,他们都是时尚的典型。在他们笔下,理性多于感性,思考长于抒情,不管造诣多深的作家,无论如何都喊不出楚歌秦腔来。 南京人:秦淮河畔的思想者。作为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南京男人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角色是和上海人不同的。他们不会在舞厅里搂着舞女混时间,也不会在时尚刊物上指点潮流,他们是典型的思想者。内向,沉默寡言,是南京男人的最大特征。南京地势奇特,南人称之北,北人称之南。他们兼顾了南北两地的特色,不欺生、不排外、不计较,往往善于思考自己的问题。中国艺术家出自于南京的少,而学者居多,这大概是南京男人最大的特征表现。 武汉人:水与火的缠绵。武汉男人是最没有特色的,本来好端端一座文化古城却被装扮成一座工业城市,下岗工人似乎成了外人眼里的武汉男人,蹬三轮,蹲大排档,张口就是火爆粗话,性格暴躁不讲道理。武汉是长江沿岸三大城之一,靠近长江再加上火炉的气温,武汉男人的性格本身就是豁达开朗的,说起话来大嗓门,不拘小节,穿上内裤打起赤膊就能在江汉路或是武汉广场招摇过市。武汉男人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对于文化的藐视,比如说饭桌对面是一个院士,他们会在心里说:“见鬼,不就是一个教书匠,算个么事撒!”在他们眼里,再大的学者也都只不过尔尔。 重庆人:火炉里的苦行僧。在美女如云的重庆,男人一般来说分为两种:一种硬汉,操起啤酒瓶子可以朝天抽的“天棒”;一种是类似于甫志高的“眼镜男人”,他们常常不敢在公共场合露面,为人胆小怕事,但又要强装显露出君子风度。重庆和武汉、南京一样,热的立地3秒就如蒸桑拿一般。一部分男人们也有一种冲劲,不怕天不怕地,看起足球来响起一片“雄起”的声音,这种男人耿直,老婆放心。另一种男人则不同,他们可以在家里做小男人,也可以老老实实做饭买菜带小孩子,可惜就是立场不坚定,人云亦云。 沈阳人:为人仗义的关外豪杰。很多人都认为沈阳男人的代表是张学良,张少帅是一个风流情种不假,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沈阳男人都有那般气质。说到底,沈阳男人都是张大帅那种性格,掏起酒瓶子操娘骂老子的男人。同东北女孩一样,豪爽是沈阳男人的特色,这种特色也让沈阳男人蒙上了粗鲁不讲道理的骂名,还被人称为“不到沈阳不知道胆子有多大”。其实,沈阳男人胆子很小,也并非不讲道理的男人。沈阳男人不会玩花招,他们会老老实实照顾家、老老实实对朋友,北方人的诚意在沈阳男人那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上海女孩都去沈阳找男人。 天津人:京海两派的休闲雅士。天津靠近海,也靠近京城,最早是北京的卫城,故称天津卫。所以,天津男人也有军人的气质,少言语多仗义,为人却是粘液型的,不善于表达,但情感强烈。这就是京海两派的完美结合,天津男人懂得幽默,生活不但休闲,而且附庸风雅,古玩书画都有所涉猎,学术气氛是全国最浓的城市之一。他们不善于思考,但喜欢假装思考,他们不喜欢言行不一,他们和所有的北方男人一样,说话做事都是直来直去。天津是休闲的城市,它集结了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共性,再伴随着天津大麻花的香味,这种滋味只属于天津。 西部男人:成都男人是和西安男人相对的,他们也不同于重庆男人。小桥流水,一杯清茶,一副麻将和一辆奥托车,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成都男人都是玩的好手,他们没有南京、上海男人那般顾家,也没有杭州、广州男人那般玩命地工作。他们休闲,但不建立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之上,他们主张后殖民主义的消费理念,有一个用一个,他们称之为“耍”。中国的文学界有一种说法,想成功的外地文人必须进川,想成功的四川文人必须出川。司马相如、郭沫若、巴金、魏明伦都是出川的典型,成都男人大概就是他们那个样子,外表俊朗但不挺拔。 西安人:古城大漠的关西好汉。西安作为六朝古都,汉文化的发祥地,男人们也都有一种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并不是如上海男人那般精致,出门都要洒香水,也不如南京男人那样长于思辨,从外表上看,都不像是文人。可是西安就出了大量的文人:张艺谋、陈忠实、贾平凹……这些闪耀华人文艺界的名字都是脸上看起来装满了故事的角儿。他们谁也不是那种家天下的小男人,他们谁也不是一股子拼劲的男子汉,可是他们就是男人,是一种硬汉。西安男人不轻言失败,在他们眼里,男人就应该像兵马俑一样,站得直行得正,纵然满脸沧桑,几千年都风雨不改。 湖北人:湖北人小聪明、灵光或者狡猾的形成,与湖北的地理特点有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湖北,指的是洞庭湖以北。中国有湖北、湖南,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广东广西,还有云南、海南、西藏、江西、北京、南京什么的,都是以方位命名的。湖北所处的洞庭湖以北这块地方,古时叫云梦泽,实际上是个大湖。经过长时间的变迁,大泽逐渐被於塞,湖北成了拥有若干个小湖的千湖之省。湖北多水,水之灵动易变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湖北人,形成了湖北人的重要特性。再说湖北人生命力特别强,我也是同意的。湖北人,特别是生活在江湖边的湖北人,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特别是洪水年份,不仅全年劳作被一扫而光,而且随时有覆巢灭顶之灾和生命危险。历史上湖北多次遭遇洪水灾害,有时一次洪灾,死亡几十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和防洪抗灾工作,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较好保障。1998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湖北战胜了多年不遇的大洪水,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湖北人不怕死、不信命、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任何巨大的打击下也能恢复过来,重新站起来,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湖北人的生命力是旺盛的,湖北人是生机勃发的。 湖北人的脑子似乎特别好使。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的是四个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比赛吹牛:河南人先说,河南有座少林寺,离天只有一丈一;随后的陕西人说,陕西有座大雁塔,离天只有八尺八;排在第三的四川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人最后说,湖北有个黄鹤楼,一半伸在天里头。你看,别人形容起来有个具体数字,而湖北人却独辟蹊径,进行了巧妙夸张。就是吹牛,湖北人的思维方式也与众不同,显得格外精明。 襄阳人 “天下之要领,襄阳实握之”,清朝著名学者顾祖禹更是将襄阳视为天下之腰膂。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发生在襄阳的大小战役有200多场。难怪武汉大学一历史专家惊呼襄阳为“东方斯巴达”。战争磨砺出了襄阳人勇敢,好斗的血性,荆襄深厚的人文又使得襄阳人智慧而果敢。南北两种文化在此地的充分交融,滋养了具有特殊气质的襄阳人。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襄阳人身上大都兼有两种气质,即:北方文化浸润下的刚健质朴和南方文化熏陶下的清逸俊秀,这和襄阳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 西汉末年,王莽乱政,天下大乱。枣阳人刘演、刘秀兄弟登上了历史舞台。史书上记载刘演“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王莽末年,他与刘秀等人率七八千人起义,建立东汉。 到了东汉三国,历史又把襄阳人推向了前台。蜀汉、曹魏、东吴都从当时聚集在襄阳的士人中吸取了大批的政治、军事人才。 到了唐朝,襄阳人张柬之,八十高龄进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的头衔),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宠臣张易之、张宗昌专权误国,柬之首发其谋,与桓彦等共诛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堪称再造大唐社稷第一功臣。 安史之乱,叛军横扫中原,惟独襄阳不能下,亦不能不让人称奇。南宋时期岳飞,李曾伯镇襄阳,襄阳的军事地位再次变的显要起来,到了南宋末年,蒙古铁骑横扫天下,却遇天敌孟珙,时蒙古人称其为孟爷爷。孟珙,枣阳出生,生于武将世家,率领父亲留下的忠顺军于荆襄一带活跃,在对蒙古以及金的攻击之中建立轰轰烈烈的勇名,孟珙不仅战功卓著,并且为南宋培养了余介、王坚、李庭芝等大批将才,不愧为南宋的国防支柱。 到了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忽必烈决定发动襄阳战役。次年九月,忽必烈命刘整与蒙军主将阿术等率军围困襄阳和樊城,决定大国命运的宋蒙襄阳之战开始,襄、樊军民以大无畏的精神顽强抗击强敌,大量杀伤敌人。在这期间涌现了像民兵统领张贵、张顺率领襄阳、钟祥一带三千民兵救援襄阳全部战死的英雄事迹。到咸淳九年(1273年),襄、樊正式陷落。宋蒙襄阳之战前后为期六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襄阳军民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热情,并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宋蒙襄阳之战作为世界军事史上最长的攻坚战也将永载史册。到了明清时期,荆襄流民起义,女英雄王聪儿白莲教起义,李自成襄阳称王,张献忠袭杀襄阳王等重大军事事件,再次表明了襄阳人民勇敢,不胃强权的斗争精神。 襄阳地处不南不北,性格却有南有北,襄阳人有很强的兼容性,具有全国大部分地方人的特点。由于地理位居中部,交会南来北往的客人,吃着天南地北的菜肴,什么服装时尚、好看就穿什么,喜欢谁就认谁。重感情讲义气,冲撞后是包容和改造。所以襄阳人有北方人的率直也具南方人的精明,聪慧。以淮河为界,襄阳人的确是南方人,可实际上襄阳以南的人认为襄阳人是北方人。而在北方人眼里,襄阳人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襄阳男人有俊俏的外表,温柔的内心。人们都常说南方男人性格细腻,对女人更是呵护有加,但身材似乎缺少那么点男子汉的气概;北方男人则高大威猛,男人味十足,却不懂得去倾听女人的心声;而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的男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一个完美男人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男朋友,那么你得抓紧找一个襄阳男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众多的襄阳男人中总有一款会适合你的!如果你现在有男朋友但不是襄阳男人,那么你现在可以毫不犹豫的跟他提出分手的要求;如果你现在男朋友就是襄阳男人,那么你在庆幸自己得到一件抢手货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提高警惕,小心被挖墙角啊! 襄阳人极重友情。重情的人都记恩怨、讲义气。襄阳人一旦认定你够朋友,就特别愿意帮忙,特仗义,不象有些地方的人,没事时和你套近乎,一但有事不见踪影。也不象一些地方的人,看起来“温良恭俭让”,一团和气,满面笑容,心里却深不可测。 襄阳人爱憎分明,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好打交道。襄阳人聪明,不是大开大阔的那种,缺乏魄力,有灵气但没有虎气。所以襄阳人没有政治领袖。这一点湖北人和湖南人完全不一样。湖北人是智慧型的,比如诸葛亮躬耕在湖北襄阳。唯楚有才,绝对不是胡话。 襄阳方言 方言往往体现了一个区域内独特的人文风情,传承了方言区域的许多文化信息。襄阳方言是襄阳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之一,包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比如:俩娃儿。俩,不但有两个的意思,还有不多、不大的含义。例:他们就那俩人,我就这俩钱儿。襄阳人将那些未结过婚的女孩子称为俩娃儿,即年龄不大的女孩子。 (1)生活气息浓郁 方言大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的经典词汇,是语言中的火花,不但能够在特定地域内流行,并且能够经过多年时间的考验而流传下去。 比如:下猪娃儿。老母猪生小猪叫下猪娃儿。人喝醉了,并且一古脑地把肚子里的东西吐了出来,像下猪娃儿一样又脏又难受,也称为下猪娃儿。而对那些嗜酒如命、整日醉醺醺的家伙,人们又称之为酒麻木。 再如:骚狐佬儿。骚,表示举止轻佻、作风下流。狐,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是轻佻的代名词,例如狐狸精。骚狐二字常常紧紧相连。佬,指成年的男子,含轻视之意。骚狐佬儿,即风骚的老头。襄阳人常把骚狐佬儿当一顶开玩笑的帽子,扣在老公公头上,寓意老公公在儿媳妇面前风骚。至今,在一些结婚仪式上还常常上演捉弄骚狐佬儿的恶作剧。 (2)多儿化音 一些词汇在书面语里可带儿化音,也可不带儿化音,但在口语里都必需带有儿化音,否则不光读音变了调,韵味也完全失去了,意思也有些牵强,甚至完全没了意义。 比如:一猝溜儿、三不支儿、点把点儿、打讴吼儿、背地儿里、满摊儿的。这些方言少了儿化音,就不再成为一个词汇,什么叫背地里、满摊的? (3)精炼传神 一些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方言简直就是襄阳地域内的成语,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繁、精炼传神、画龙点睛的特点,是襄阳地域语言的精粹。 如:绞筋。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凡事总爱无原则地争论,人们称之为扯皮。襄阳人形容得更绝,称之为绞筋。有青筋毕露一说,筋指静脉,即血管。绞筋,看到这两个字走在一块儿,就让人心惊肉跳。这里就用了夸张的修饰手法。二个字的“绞筋”绝对比四个字的“无理取闹”更精炼传神。 (4)机智诙谐 襄阳方言从生活中来,用到生活中去,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各类修饰手法层出不穷,使这些方言幽默、诙谐、机智、生动。 比如:淋。淋,往往表示水从上面往下喷。幽默的襄阳人形容一些人讲话的样子为淋,而对那些只爱讲大话、空话、假话的现象,称之为胡球淋。不仅有三分俏皮,还有七分讥讽。 比如:不进油盐。襄阳人形容那些不听教诲的人为不进油盐。不进油盐的饭菜没有味道,不进油盐的人当然没有出息。一个巧妙的借喻手法。一句本来平平常常、通俗易懂的方言,襄阳人却赋予它深刻的含义,机智、生动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5)在襄阳方言里有许多是通过重叠用词来强调语言效果的。 比如:啰连。看到啰,自然会想到啰嗦、重复。看到连,就会想到连续不断,比如连阴雨。啰连,连续不断地重复。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词语,双重肯定,用啰嗦的办法将啰与连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形容啰里啰嗦的词语。 (5)雅俗共存 在襄阳方言里既有高雅,又有粗俗。像保留下来的大量古语,在今天细细嚼来,很有些文言文的味道,一些极其书面化的语言也频频出现在方言中,这些词汇显得非常高雅。把本来极其粗俗的事情给书面化,就更显得高雅并耐人寻味。 比如:下汉口。小孩儿尿床被称为下汉口,俏皮中还教会了小孩地理知识,汉江由襄阳向东南汇入长江,所以那个地方叫汉口。 比如:叫春。猫儿发情被称为叫春,既符合时令,又生动再现猫儿的凄叫,还婉转含蓄。 粗俗的方言也不胜枚举。一些粗俗的方言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日常用语,并不一定只有村夫野老使用,大家闺秀嘴里也会冷不腾儿地冒出几句。当这些方言普及开去,融入一种语言环境之中,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不觉得有粗鄙之感。 比如:球。吃球了、算球了,几乎成为口头禅。 襄阳饮食 牛油面是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牛油面的特点是这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阳人如果三两天不吃牛油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牛油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吃牛油面时,再喝一碗襄阳黄酒,惬意而舒服。 炸酱面、豆腐面都是襄阳较普遍的风味小吃,是典型的早餐。其做法与牛油面一样,只是其佐料与牛油面佐料有异。炸酱面以炸酱为主料,豆腐面以豆腐为主料。 清 汤:清汤是襄阳人的传统风味小吃,而且是经济快餐品种之一。清汤制作的主料是精粉、猪肉。其特点是:佐料齐全,制作精细,荤汤点碗,皮薄馅嫩,汤鲜味美。 包 面 :包面在襄阳又叫饺子或馄饨。襄阳人逢年过节或改善伙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家庭,总要吃一顿传统的小吃--包面,并且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叫“正月初一吃包面--头一顿”。包面制作方法是:把精粉碾成皮子,鲜猪肉做馅,再拌以麻油、油渣或其它馅子,然后包成包面。襄阳的包面历史悠久,相传明、清之间即已盛行,不仅省内闻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国过往旅客。 黄 酒: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因而这种酒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老年人饮用。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现为据说系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所创的"茅庐春"和樊城机坊街酿制的“123"黄酒最为上乘。 千百年来,襄阳的酒文化和饮食文化给襄阳人带来了亨受和欢乐。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雅的风俗,甚至于是恶习的一些东西。还是说喝酒吧,客人来了或朋友相聚,以酒相待本是好事,但襄阳人喝酒与别的地方不一样,总是劝酒、逼酒、闹酒,千方百计地让别人喝好喝醉,不这样就没有尽到主人的情谊。 为了让对方能多喝酒,襄阳地区的土办法是划拳。也是两人比手指头,谁喊的数与两人出的手指头相加对上了为胜者,输者喝酒。一般酒令为:“独一枚,哥俩好,三星照,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长寿,满十(实)在,宝一对。” 划拳时,襄阳人还有个规矩,就是除出零外大姆指头必须有,这叫“大旗不倒”否则就要罚酒。这似乎体现出襄阳人的一种精神,———“三军不可夺帅”。也有遇上客人不会划拳的,襄阳人有的是办法,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你打“杠子老虎虫”、出“石头布剪刀”或者数数忌数明七暗七。总之,客人不喝好,客人不喝醉,客人没喝倒等于没喝酒,起码是没尽到兴。天热时更有甚者,家里热就在大街上大排档搞,一直搞到深夜,喊得四邻难以入睡。此时若有人出面干涉说吵得睡不着,已喝醉了的他会请你一起来喝酒,反正你是睡不着了! 其实劝酒最厉害的还不是划拳,而是在酒桌坐席,划拳有赢有输,在酒桌上劝酒闹酒就没有底了。襄阳人请客规距很多,客人落座后,每个人面前斟上满满一大杯酒,你说自己不会喝酒,他叫你放心,这是门杯喝不喝没关系的。劝酒时他叫你只沾一点点,只要你一沾,这一杯是非喝不可的了。随后敬酒的名堂多得很,什么涮杯酒、通关酒、碰杯酒、财气酒,还有什么端一个、敬一个、起一个、双一个等等。市区如此,县市除此外,还有自己的绝招。 保康的招数是,站在主要客人面前自己先干三杯,然后请每个客人各干一杯。这个账应该这么算,如果有五个客人,那么他就赚了二杯,客人越多,他赚的越多。枣阳人来得更直截了当,他满满端上一杯酒,站在客人面前,客人不喝就不走。如果客人要求一起碰杯,他就说枣阳穷,酒要留下来待客,并说这是老祖宗刘秀传下来的规距。如果你缠不过把自己面前的酒喝了下去,他就说你喝的是门杯不是他敬的酒,如果你把他敬的酒也喝了,他说还要起一个。如此没完没了地缠下去,丝毫也不顾及客人的心情和所能承受的程度。长时间的酒桌熏陶,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酒桌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传播之快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从基层到机关,从民间到社会,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比较流行的有“屁股一抬,喝了重来;屁股不动,表示尊重;感情薄,慢慢磨;感情深,一口吞;滴酒罚三杯;酒是王八蛋,喝了明天赚;怪酒不怪菜;赌博赌博,越赌越薄,喝酒喝酒,越喝越久;等等” 凉 面:襄阳人有句名谚:“冬至包面夏至凉面”。“凉面”也叫“麻汁面”,为襄阳人夏季最喜爱的主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已成为襄阳的大众化食品。
据传,唐代民间即食凉面。杜甫有诗曰:“新面来近市……经齿冷于雪,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凉面的吃法,《清稗类钞》中记载:“率为白水所煮,将进面时,即有生疏数小蝶,陈于几,曰面马。意为前马之导也,而和以调料而加于面。”所谓“面马”,也叫“菜马”。有麻汁、食醋、蒜泥、黄瓜丝、胡罗卜菜末、香椿菜末、盐水等。将煮好的面条用冷水淘凉后,盛于碗中,浇上菜马拌匀即成。可根据各人的口味自浇自拌,十分方便。因为襄阳人喜欢吃生蒜,故蒜泥必不可少,再加以食醋,不仅取其味,又可消毒杀菌,实为受大众欢迎的夏令佳食。 油 茶:油茶是一种适宜于冬季夜晚的小吃。油茶制作方法简单,但调味讲究。先把面粉温火妙香,略呈黄色,后将羊油或牛油、胡椒、豆豉、葱、姜、盐等放入适量,加水煮成糊状即可。吃时,放碎蒜苗、炒花生米(压成小粒),真是香味四溢。睡前来一碗,可暖胃、润肺、生热。冬季,叫卖者身背好几十斤重的大铜壶,走街串巷叫卖,所以人们戏称它为“夜壶油茶”。 中国很多地方的小吃文化就能很体现出当地的人文风貌。记得某文学杂家在描述襄阳人早餐,大概是如下文字:“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民,早上还能把面条当作下酒之物的,若不是鲁迅先生在笔下描绘了一个孔乙已,想来绍兴的黄酒也比不过襄阳的。在这片土地上,不论是乡镇,还是闹市区,不论是机关干部、公务员,还是市井草民、大老板,在黄洒和面条面前,一率是平等的。” 结束语 襄阳人的文化性格中,有太多的矛盾,太多的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 保守?开放? 胆大?胆小? 豪爽?狡猾?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总是走不出去。
|